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首页 >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编辑:小编

- 2023 / 04 / 03

四川省经济管理学校

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幼儿保育(770101)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

三、修业年限

3年

四、职业范围

 

序号

对应职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1

幼儿园保育员

保育员(中级)

2

育婴师

育婴师(中级)

3

自行创设或经营儿童教育课后托教中心教师

蒙氏教育指导

感觉统合教育指导

  说明:保育员(中级)为必取证书,其他证书可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取得。

 

五、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面向托幼园所社会福利等育儿机构早教机构,具有婴幼儿保健科学知识,并能根据婴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及保教工作的要求,熟练掌握婴幼儿保教工作的各项技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艺术素养和职业发展基础的幼儿园教师及保教人员、培养在学前教育第一线能辅助教师负责婴幼儿保健、养育及协助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工作具有公民基本素养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能力和职业素养:

1、基本的能力与基本素养

1)热爱婴幼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即“四心”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内心)。

2)热爱因幼儿保育工作,认同婴幼儿保育工作的专业性、独特性及其在婴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价值。

3)具有亲和力、乐观向上,热情开朗,善于自我调节,保持平和心态

4)具有职业理想,勤于学习,不断进步。

5)具有良好的言语习惯,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6)具有计算的基本操作及应用技能。

7)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8)具有积极地人生态度,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9)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10)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能及时关注并学习学前教育方面最新知识和技能。

11)学习中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具有举一反三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12)具有服务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法律意识。

2、专业能力

1)具有为婴幼儿创设整洁、舒适、安全的一日生活环境的能力。

2)具有保管婴幼儿用品,并根据不同情况定期或及时对婴幼儿用品和    环境进行保洁和消毒的能力。

3)具有照护婴幼儿进餐、盥洗、睡眠、排泄、出行等生活活动并培养婴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4)具有配合教师日常照护3-6岁特殊儿童的能力。

5)具有初步识别婴幼儿常见病症,并能根据婴幼儿生理特点及发病原因采取基本应对措施的能力。

6)具有对婴幼儿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进行初步应急处理的能力。

7)具有观察婴幼儿,及时发现并回应婴幼儿需要的能力。

8)具有初步识别并应对幼儿发展中容易出现问题的能力。

9)具有训练03岁婴幼儿动作、语言,以及指导0-3岁婴幼儿认知、培养0-3岁婴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行为等教育婴幼儿的基本能力。

10)具有配合教师组织3-6岁幼儿学习、运动、游戏等活动的能力。

11)具有运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语言,与婴幼儿进行有效沟通的基本表达能力。

12)具有与家长、同事以及其他社会相关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13)具有制定保育工作计划、撰写保育日志以及进行反思总结的能力。

14)具有配合教师进行语言、美工、音乐、舞蹈等方面教育教学的基本及技能。

15)取得保育员中级或者育婴师中级的职业资格证书。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实习实训室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计划学时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36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基于社会发展对中职学生心理素质、职业生涯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心理和谐、职业成才的培养目标,阐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生活、学习、成长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培育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心理特点进行职业生涯指导,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36

3

哲学与人生

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讲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成长的意义;阐述社会生活及个人成长中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意义;引导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成长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

36

4

职业道德与法治

着眼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了解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增强职业道德和法治意识,养成爱岗敬业、依法办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36

5

语文

引导学生根据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开展自主的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理解与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324

6

数学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完成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获得未来工作、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具备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06

7

英语

中职英语的课程目标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中职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能力、 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达到本课程标准所设定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 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设定的四项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

306

8

信息技术

理解信息技术、信息社会等概念,了解信息技术设备与系统操作、程序设计、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防护和人工智能应用等相关知识,认识信息技术对当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理解信息社会特征,遵循信息社会规范,掌握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和学习情境中的相关应用技能,具备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和所学专业知识解决职业岗位情境中具体业务问题的信息化职业能力;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能力,不断强化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为适应职业岗位需求和个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108

9

体育与健康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学习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运动技战术与技能、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实践能力,培养运动 爱好和专长,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强健的体魄,为学生身心健康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80

10

公共艺术

包含音乐、美 术等多种艺术门类,衔接义务教育艺术相关课程,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和实践性 的特点,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广泛的艺术学习和实践,了解或掌握不同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丰富审美体验;认识艺术与社会生活、劳动生产和历史文化的有机联系,注重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6

11

历史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基本 脉络、基本规律和优秀文化成果;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 观和文化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养成职业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6

 

(二)专业技能课

1.专业核心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计划学时

1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掌握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生长发育规律及健康评价;掌握学前儿童锁需营养的相关知识,并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熟悉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及心理卫生问题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急救措施及教育对策;了解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熟悉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制度;提高幼儿卫生保健实操能力

72

2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